合同业务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王亮团队解读汽车新“三包”规定

点击次数:次 作者: 更新时间:2022-01-13 16:25:00

汽车新“三包”

2022年1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规定)正式施行。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解决消费者购车遇到的重大质量问题,本文从“三包”规定新变化、新旧“三包”规定的法律衔接、发生争议时如何维权三个方面对“三包”规定进行简要解读。


三包规定新变化

三包”规定第十八条,明确三包年限起始日自交付之日起计算

即家用汽车产品的三包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包修期不得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0,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三包有效期和包修期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计算;

开具购车发票日期与交付家用汽车产品日期不一致的,自交付之日起计算。

“三包”规定第二十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为退换货范围

即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因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的主要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修理者应当免费更换。


“三包”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七天内有重大问题可退换

即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销售者应当免费更换或者退货。

“三包”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明确三包有效期内有重大问题可退换

即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因质量问题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或者动力蓄电池起火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销售者应当免费更换或者退货。

家用汽车产品在三包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消费者凭购车发票、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的,销售者应当更换或者退货:

(一)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2次修理,但仍未排除该故障或者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二)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三)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污染控制装置、车身的同一主要零部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四)因质量问题累计修理时间超过30日,或者因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4次的。

“三包”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因三包原因退换货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赔偿消费者损失

即销售者为消费者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应当赔偿消费者下列损失:

(一)车辆登记费用;

(二)销售者收取的扣除相应折旧后的加装、装饰费用;

(三)销售者向消费者收取的相关服务费用。

相关税费、保险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包”规定第四十条,家用汽车产品增加了皮卡车、新能源汽车(属乘用车)

即“三包”规定的产品范围为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和使用的乘用车和皮卡车。

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为生产、公务等购买的汽车产品,如旅居车、救护车等专用乘用车的“三包”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由经营者在三包凭证、产品使用说明书等随车文件中作出明示。


新旧“三包”规定的法律衔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93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之规定,购买车辆时间在2021年12月31日(含当天)之前,则适用之前的“三包”规定;

购买车辆时间在2021年12月31日之后,则适用现在施行的“三包”规定。

但合同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发生争议时如何维权

证据收集

依据“三包”规定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消费者在交接车辆时,应当验明三包凭证、产品合格证等随车文件是否齐全,并妥善保管。若三包凭证遗失,消费者可以免费向销售者申请补办。

提示消费者注意,除三包凭证的妥善保管外,在产品是否存在故障、与退换相关的故障时间及维修次数等问题上,可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固定证据,保护现场、还原事实,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维权路径  

依据“三包”规定第三十四条,消费者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行政机关投诉;

(四)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示消费者注意

在签署购车合同时,应看清楚对争议解决方式所约定的路径。即购车合同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在仲裁约定合法有效的情形下,将排除法院的诉讼管辖。